近日,作家、著名书评人维舟的金庸小说文化随笔《金庸江湖的另一面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九久读书人共同出版。
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,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金庸江湖的大门,以同情之理解细读文本、以理解之同情远读江湖!
《金庸江湖的另一面》
维舟 著
人民文学出版社·九久读书人
不止是武侠
更是文化与人性的深度解读
维舟以文学研究者的严谨和资深“金迷”的热忱,深入金庸小说的文本肌理,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勾勒带领读者认识金庸,勾勒出金庸武侠宇宙的全景图。
书中回答了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: 为什么中式武侠故事的主角从来不会是一个“肌肉男”?为何绝世武功总是藏在山洞里?面对险恶江湖,为什么往往是“不听老人言”、不懂江湖规矩的愣头青年能获得命运的青睐?武侠小说中暗含着怎样的审美价值取向?又隐藏了怎样的文化密码?
展开剩余87%三大维度剖析金庸江湖
如果读者此前从未读过金庸武侠、想入坑却又对金庸小说的庞大体量望而生畏,《金庸江湖的另一面》会是一个不错的入门选择。
本书分为三辑,从不同维度解构金庸的武侠世界:
01
金庸叙事学
拆分、解构、玩转“故事形态学”
“金庸叙事学”一辑借用西方叙事学理论来解读金庸小说中的文学母题,揭示了这些叙事元素如何推动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。比如在《小宇宙:金庸小说中的洞穴隐喻》一篇中,维舟特别探讨了“洞穴世界”这一在武侠小说中常见的设置,常常有着超验性的隐喻,主人公跌入洞穴往往意味着旧个体的死亡,走出洞穴则意味着新生命的诞生:
“有学者意识到,金庸在小说中经常虚构一些洞穴式的秘境(荒山、穷谷、孤岛等)……终南山‘活死人墓’,这个名字即是冥界的暗喻;郭靖在赵王府地洞遇到梅超风、杨过在绝情谷底遇到裘千尺的经历,都类似于深入地府;在其他故事中,无论是沙漠迷宫、华山思过崖石洞、明教光明顶地底密室,还是牛家村密室,里面经常有骷髅骸骨。进入洞穴空间意味着主角旧有生命的仪式性死亡,正是这一死亡为他随后的新生预先做了铺垫。”
02
武林的观念
大侠的武器有道德,大侠的身体讲哲学
“武林的观念”一辑探究金庸小说中的价值取向、身体观念以及审美哲学。维舟提出了许多看似习以为常但细品却耐人寻味的有趣问题。比如,为什么中式武侠小说的主角从来不会是健硕的肌肉男,而往往是一位“文弱书生”?在《武林身体观》中他探讨了这一审美根源:
“在武侠小说中你从来不会读到双方在对战时肱二头肌、三头肌运动之类的短语,相反每本书中都会提到各种穴道、经脉(这是西方解剖学里完全没有的),因为侠客们自我操控所依靠的‘气’都是通过穴道和经脉来运行的。武林中人对于身体看到的不是肌肉、神经、血管,而是脉络、穴道等运气节点……中国武侠传统中武艺的高低与肌肉并不相关,所以一个人的实力单纯从体态上是完全无法判断的。肌肉男往往武艺低微,相反一些身体看上去病态残缺的人(如《侠客行》中贝海石看上去一直病怏怏的、杨过是独臂、四大名捕中无情没有双腿,古龙‘楚留香系列’中武功极可怕的蝙蝠公子原随云是盲人、傅红雪则是瘸子)却往往武功深不可测。这当然也极大地扩展了角色的可能,不至于像拳击台上总是两个肌肉男那么乏味。”
03
江湖社会学
武功秘笈也有知识产权?江湖团体也需要财务总监?
“江湖社会学”一辑则解构金庸江湖世界中的人情世故,探讨武林团体的组织形态、社会交往规则以及知识产权等问题。维舟在这一辑中提出了自己的阅读困惑,武林门派的财务状况究竟如何?他们的行事做派究竟有没有法律风险?各帮派内部又是如何实现自己的团队凝聚力的?……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:
“武林人物大多被描述得有点不食人间烟火,在小说中主角总是被赋予一些崇高的非物质目标,各武林团体似乎也都各自忙于钻研学术,虽然也时常为宝藏秘笈之类的东西大打出手,他们日常的生活如何维持却很少被谈及。武林团体要维持下去显然也不能靠大家吸风饮露,虽然它们大部分是非营利性组织(像丐帮就有点行业工会的性质),但总得有自己的谋生之道(即使不是生财之道),这和其他社团也没什么区别——大家总得有活动经费。”
二十年金庸情缘,铸就金学新经典
维舟
维舟作为书评人和专栏作家,此前已出版《大地上所有的河流》《无岸之岛》《一只脚踏进后现代》等作品。他在分享创作缘起时提到:
“在我成长的时代,没有网络,金庸小说真可说洛阳纸贵。我还记得最早是在五年级的暑假读《射雕英雄传》,立刻就被吸引了,随后的五六年里,把能找到的金庸小说全都读了一遍(有时还不止一遍)。第一次读《天龙八部》只有结尾部分的第五册,但也忍不住看了,多年后才补全了前面四册。那年头看的不少片子、小说都是残缺的,所以我也能理解金庸小说里经常出现的桥段:很多门派都学不全招式,因为秘笈就是残缺的,像《葵花宝典》。”
《金庸江湖的另一面》不仅是一部金庸小说的解读指南,更是一把理解人性和社会的钥匙。通过维舟的解读,读者们可以发现金庸笔下的江湖世界不仅仅是前现代的侠客传奇,也是后现代的人性寓言。
这些活跃在江湖中的侠客,其实就是我们的同时代人。
《金庸江湖的另一面》书摘
暗器的道德形象 (节选)
武器从来不只是武器。对行走江湖的侠客们来说, 那是他们自我形象的一部分。基于这一可以理解的原因,金庸小说的主角普遍不擅长使用暗器(陈家洛可能是唯一的例外,他以围棋子当暗器来使用),因为在所有武器之中,暗器无疑是在道德上很受争议的一种武器——哪怕是在无法无天的江湖世界里,暗器的地位也并不高。
尽管江湖社会给人的印象是人们几乎可以肆无忌惮地使用暴力(区别是“好人”通常需要借助某个崇高的名义,例如“替天行道”),但与此同时,“盗亦有道”,这些人在打斗时又崇尚那种骑士决斗式的一对一公平对战,因而打埋伏、多欺少、使阴招、用暗器都为人所不齿。
《倚天屠龙记》第三十九章,谢逊与成昆迎来决战时,赵敏一度焦虑地对张无忌说:“你能偷发暗器,打瞎了老贼双目么?”张无忌却摇头道:“义父宁死不肯让我做这等事!”谢逊一度滥杀无辜,无疑也极其想要复仇,但他又坚持自己的复仇必须是正义的,而“偷发暗器”显然有损其正义性。
《天龙八部》中,一群人到姑苏慕容家寻衅,当然谈不上是善茬,他们可以大摇大摆、气势汹汹带着武器上门,却照样鄙视暗器:
秦家寨群盗纷纷拔刀,大声叫嚷:“暗器伤人么?”“算是哪一门子的英雄好汉?”“不要脸,操你奶奶的雄!”一个大胖子更满口污言秽语,将对方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上了。
…………
姚伯当这条性命十成中已去了九成九,多承那姓包的出手相救,心下自是感激。他和青城派本来并无怨无仇,这时却不免要杀司马林而后快,单刀一竖,喝道:“无耻之徒,偷放暗器,能伤得了老夫吗?”(《天龙八部》第十三回)
秦家寨群盗本就干的是不法勾当,无本万利的生意,但他们居然也觉得自己可以站在道德高地上,仿佛“公然抢劫”要比“暗器伤人”来得光明正大,谁“偷放暗器”就是“无耻之徒”。
在《笑傲江湖》中,嵩山派的势力在药王庙截杀华山派诸人,使用的阴谋手段可说相当卑鄙,可是其首领竟将暗器与毒药、以多压少并列,以此显示自己赢得相当光彩:
他冷笑了几声,继道:“按理说,岳不群既是华山派掌门,剑术自必不差,可是众位亲眼目睹,眼下他是为我们几个无名小卒所擒。我们一不使毒药,二不用暗器,三不是以多压少,乃是凭着真实本领,硬打硬拼,将华山派众师徒收拾了下来。华山派气宗的武功如何,那也可想而知了。”(《笑傲江湖》第十二章)
这一规则是黑白两道共同遵守的,在《倚天屠龙记》中,丐帮长老也对依赖武器威力和“暗器古怪”的人充满了蔑视,这几乎代表了一种“决斗道德原教旨主义”,就是双方一对一赤手空拳决斗才最公平:
掌钵龙头眼望峨嵋派人众,冷笑道:“女娘们能有甚么真实本领?不是靠了刀剑之利,便得靠暗器古怪,这位彭四娘练到这等功夫,那也是极不容易的了。”(《倚天屠龙记》第三十八章)
就算同样是使用暗器,其道德形象也还能再分三六九等。《倚天屠龙记》中,武当七侠“以七侠莫声谷发射暗器之技最精”(第四章),但五侠张翠山辩称:“我武当门下,所学暗器虽也不少,但均是钢镖袖箭的大件暗器。我同门七人,在江湖上行走已久,可有人见到武当弟子使过金针、银针之类么?至于针上喂毒,更加不必提起。”确实武林中人也都知道武当七侠出手“向来光明正大”,“若说张翠山用毒针伤人,上山来的那些武林人物确是难以相信”(第十章)。宋远桥也强调,真正的高手是不屑于在暗器上喂毒的:“按常理推想,发射这细小暗器而令三弟闪避不及,必是一流好手,但真正第一流的高手,怎又能在暗器上喂这等毒药?”(第三章)而事后也果然证实,使用这一暗器的是“邪教妖女”殷素素。
这么想的不止武当派。武林向以少林为首,少林派据说也有人善使暗器 ,但在金庸小说里从无少林高僧施展暗器绝技,亦无人以此著称,更无法想象少林派掌门人在对战时用暗器。《倚天屠龙记》中倒是有一位少林派俗家弟子都大锦以连发钢镖著称 ,但即便如此,看来也无毒,后文丐帮长老在少林寺中了绝毒暗器致死后,少林派的空智大师澄清:“各位英雄明鉴,这位丐帮长老中了绝毒暗器,不幸身亡。我少林派可决计不使这等阴狠的暗器。”(第三十七章)
佛门武功并非没有暗器,如《飞狐外传》中也有一个擅长暗器的少林俗家弟子古般若 ,但喂毒的禁忌看来执行得更加严格。在《倚天屠龙记》中,殷素素被少林派的梅花镖所伤,但张翠山认为“少林派是名门正派,暗器上决计不许喂毒”——结果也证明下毒之人果然是西域火工头陀门下。后来成昆指使少林僧人以“含沙射影”暗器谋杀丐帮长老,打破这一道德禁忌,遭到一致谴责,这本身就印证了成昆的道德之卑下。
对比之下,各派围攻彭和尚等人,昆仑派的道人曾使用喂毒暗器“蝎尾钩”(第十一章);昆仑派的詹春在追杀偷学武功的苏习之时,发射暗器丧门钉,并称师父何太冲“派我们出来捉你,只给喂毒暗器,不给解药”(第十四章),昆仑派作为名门正派,为何有这样无法解救的剧毒暗器?这不仅是为张无忌施展医术解救做情节铺垫,其实也已暗示,昆仑派在道德上是可疑的。同样的,周芷若指使峨嵋派弟子用霹雳雷火弹(实际上是一种火药暗器)暗杀反对者,就有人愤然指责“峨嵋派号称是侠义道名门正派,岂知竟会使用这等歹毒暗器”(《倚天屠龙记》第三十七章)。这种不择手段显示周芷若的形象的黑化,突出其阴狠,但也造成一个矛盾:以周芷若的心机,难道会想不到这么做会树敌无数?
购买本书
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